如果說2023年集運市場“正常化”按預期發(fā)展帶來了挑戰(zhàn),請做好準備,2024年集運市場或將面臨更殘酷的市況。
運力過剩將成主因
紅海危機仍在持續(xù),盡管達飛集團(CMA CGM)和馬士基已經安排部分船舶復航紅海,但風險仍然存在。總的來看,集運市場在未來數年達到平衡的前景越來越渺茫,預計2024年可能會成為集運業(yè)又一個糟糕的年份,而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班輪公司如何應對連續(xù)第二年創(chuàng)紀錄新造船交付量的沖擊,這將給班輪公司和租船市場帶來巨大挑戰(zhàn)。
分析師預測,2025年之前的市場前景將充滿挑戰(zhàn),盡管拆船量有可能增加,但新增運力將連續(xù)第三年超過200萬TEU。克拉克森表示,初步估計2023年集裝箱船隊運力增長8%,2024年增長7%,2025年增長約5%。這給在2026年之前恢復供需平衡帶來了挑戰(zhàn)。
Container xChange報告稱,2024年集運市場,如果管理不善,交付量的激增可能會導致激烈的競爭、利潤減少和潛在的并購。在“超級繁榮”時,船舶的過度訂購可能會造成運力過剩,使班輪公司由2023年的盈利變成2024年的虧損。
基于目前的趨勢,貨運和租船市場預計將在2024年疲軟。與貨運市場相比,2023年租船市場的表現(xiàn)并不算太差。盡管拆船數量令人失望,許多航線的貨運需求疲軟,但部分樂觀市場人士甚至預計2024年初會略有復蘇。Alphabliner表示,低閑置船隊和有限的可供租用船舶表明,盡管接收了大量新造船,但班輪公司甚至仍有興趣租用更多的船舶。
不斷升級的挑戰(zhàn)
預計2021-2022年期間成交的船舶到期還船將增加壓力。與此同時,租船市場還將面臨級聯(lián)效應,可能會將創(chuàng)紀錄新造船交付量的影響分散到各個細分市場。
然而,如此大的運力過剩的沖擊不會幫助陷入困境的貨運市場。運價從疫情期間的峰值下降到了明顯造成虧損的低點。幾家目前盈利的班輪公司現(xiàn)已確認,第四季度可能出現(xiàn)虧損,2024年前幾個月可能出現(xiàn)虧損。
這是過去一年集運市場“正常化”,運價下降到低于疫情前水平的必然結果。在截至12月14日的12個月里,F(xiàn)reightos指數下跌了約40%,至1277美元/FEU。
包括馬士基、赫伯羅特(Hapag-Lloyd)和日本海洋網聯(lián)船務(ONE)在內的主要班輪公司都可能在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陷入虧損。事實上,大多數班輪公司在三季度就已經徘徊在盈虧平衡的邊緣,以色列班輪公司以星(Zim)甚至陷入巨額虧損。
此文關鍵詞 2024年集運市場或將面臨更殘酷的市況